江浦留别

浪游到处感离群,几度骊歌讵忍闻。
十六年来犹故我,五千里外忆诸君。
白门望眼迷烟树,吴下愁心隔暮云。
别绪匆匆吟不得,那堪红雨更纷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浦留别》是施闰章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作者施闰章的生平背景:

  1. 作者简介
  •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今属安徽)人。施闰章是清朝初期的一位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文和深沉的思想见称。他的作品在艺术性和哲理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名:《江浦留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哀愁。
  • 原文: 山际有孤云,风吹渡江徼。摇落逢故欢,缠绵同一笑。文园方病起,强饮不成釂。开筵卧榻前,华烛宵照耀。长嫌墨绶苦,远忆严滩钓。夫子虎啸人,满眼谁同调。
  • 译文: 山上孤云飘渺,江风吹过边陲。秋天到来,旧友欢聚,笑语盈盈。我正病后初愈,勉强举杯饮酒。开宴于床前摆设,华灯高挂,映照夜空。常常觉得官运不顺,远地怀念严滩钓鱼的生活。你如猛虎般咆哮,我却感到无人与我志同道合。
  1. 诗中情感表达
  • 怀旧之情:诗人通过对故友相逢和分别场景的刻画,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留恋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江浦留别》中的“摇落”和“缠绵”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别离时的情景,使人感受到那份深深的不舍和眷恋。
  • 人生感慨: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例如,“文园方病起,强饮不成釂”,反映了诗人虽然身体不佳但仍然勉力维持生活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悲叹。
  1. 写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江浦留别》创作于清朝初期,施闰章可能因为公务等原因在江南一带辗转,期间与友人相聚又分离。这样的环境使得诗人有机会深切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 社会背景:清朝初期,政治局势复杂,战乱频繁,文人往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着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施闰章作为一位文人,自然也难以幸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江浦留别》,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 文化价值及启示
  • 文学价值:《江浦留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成为施闰章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都为后世的读者所津津乐道。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它启示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要有一颗宽广包容的心,同时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把握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江浦留别》是施闰章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挑战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