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暮行山中

到处萧条秋意阑,荻花枫叶已凋残。
烟凝平野山岚紫,风拂疏林日影寒。
新雪销融泥滑滑,远镫明灭路漫漫。
苍茫暮霭迷荒径,赖有星光上马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末暮行山中》是诗人缪公恩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黄昏时分行走于山间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秋末暮行山中》的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描写的场景,可以推测是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
  • 作者介绍:缪公恩,清代诗人,此诗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知,缪公恩的作品多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歌原文:到处萧条秋意阑,荻花枫叶已凋残。烟凝平野山岚紫,风拂疏林日影寒。新雪销融泥滑滑,远镫明灭路漫漫。苍茫暮霭迷荒径,赖有星光上。
  • 诗意解读:首联“到处萧条秋意阑,荻花枫叶已凋残”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荒凉景象,荻花和枫叶已经枯萎凋零,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化。颔联“烟凝平野山岚紫,风拂疏林日影寒”进一步细化了这种秋日的氛围,紫色的山雾和寒冷的阳光形成了对比,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颈联“新雪消融泥滑滑,远镫明灭路漫漫”则转向了冬日的景象,新降的雪让泥土变得滑腻,远处的灯光在茫茫夜色中显得朦胧而遥远。尾联“苍茫暮霭迷荒径,赖有星光上”则以星辉点缀黑暗中的小路,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希望与温暖。
  1. 写作技巧分析
  • 意象的运用:在这首诗中,意象被用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例如,“荻花枫叶”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 语言风格:缪公恩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捕捉并传达自然界的美。
  • 意境的营造:整首诗构建了一个从秋天到冬天的自然过渡,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色彩,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意境。
  1. 历史文化意义
  • 文化传承:了解和研究这样的古典诗词,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 教育价值:通过对《秋末暮行山中》等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末暮行山中》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清代诗人缪公恩对自然之美的一次深情颂赞,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