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过友人村居

十里轻波泛小舟,眼前景物特清幽。
村藏红叶萧萧雨,门对青山面面秋。
市远盘餐能俭约,谈深主客转风流。
襄阳旧有重阳例,可许还来就菊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友人村居》是清代诗人沈兆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人静郑公乡,
  • 流水菊三径,
  • 疏窗山一房,
  • 书含蕉叶绿,
  • 茶浥豆花香,
  • 随意清谈久,
  • 林深易夕阳。
  1. 作者简介
  • 沈兆沄(1796-1860),字云巢,号拙安,江苏苏州人,嘉庆二十二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等职位。
  1. 诗歌赏析
  • 意境优美:沈兆沄的《过友人村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美好愿景。
  • 意象鲜明:诗中的“流水”、“菊花”、“疏窗”、“山房”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 情感深沉: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1. 艺术风格
  • 形式严谨:作为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押韵工整,展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1. 历史背景
  • 清朝时期,文人墨客多有创作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感慨。
  • 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有机会更多地进行诗歌创作和文化交流。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有以下一些其他建议:

  • 阅读背景:在阅读诗歌时,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文化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全面理解《过友人村居》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
  • 现代应用:当代社会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获得启示,例如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过友人村居》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