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巫山一段云。落花飞絮奈温存。莫教容易诉离魂。
蝴蝶枕前思旧梦,杜鹃声里泣馀春。凄风苦雨作黄昏。
浣溪沙 · 题杨倩玉闺友远山遗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题杨倩玉闺友远山遗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为友人杨倩玉的诗稿所作的题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对她命运的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介:
一、词的原文
浣溪沙·题杨倩玉闺友远山遗稿
辛弃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不湿踏青屐,不沾衣袖香。
二、词的赏析
意境与情感:这首词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杨倩玉才华和美貌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她不幸命运的同情。通过“青山”这一自然意象,词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艺术手法:词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描绘得生动活泼,富有诗意。同时,“情与貌,略相似。不湿踏青屐,不沾衣袖香”则形象地描绘了杨倩玉的风采,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文化内涵: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才华与美丽的词作,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的欣赏、对于女性美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辛弃疾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创作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词也不例外,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还透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也是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艺术价值: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浣溪沙·题杨倩玉闺友远山遗稿》是一首具有深厚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的佳作。通过阅读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