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里中应试诸人

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
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
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
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
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
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
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
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
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
云梯联步上,骏足贵不羁。
拔茅以其汇,占吉当无疑。
一一偿厥愿,此心良足怡。
所恨南冠絷,被掳为凄其。
何日得重见,各遂昔所期。
其间有佳士,是我积年知。
临风拭望眼,郁郁长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里中应试诸人》是清代诗人缪重熙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吾乡虽片壤: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简朴而富饶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同时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 耕读能兼资:强调了耕田与读书并重的传统价值观,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和劳动的双重尊重。
  • 自遭兵燹后:指作者所在地区在战乱中遭受破坏。”兵燹”指的是战乱,通常指战乱导致的破坏和混乱。
  • 人士多仳离:描述了战后社会秩序的瓦解,人们离散,家庭破碎的景象。
  • 巷无人:描绘了一个破败荒凉的场景,街道上没有人居住。
  • 大概因阻饥:表达了因战争导致的食物短缺,人们面临饥饿的困境。
  • 即有好修者:虽然战争带来了灾难,但仍有一部分人在逆境中寻求改善生活的方式。
  • 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反映了正义的力量在打击罪恶时得到伸张,所有不法之徒被清除。
  • 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表明尽管战乱,但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没有减少,教育系统依然保持着生机。
  •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这里的“葑菲”指的是杂草,“泮池”则是指古代学宫前的水池。这句话意味着勤奋的人能够得到教育和提升的机会。
  • 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表示现在又有机会举行盛大的仪式,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缪重熙,一名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背景下,因此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争结束后,诗人回到故乡,目睹其家园破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重建家园的决心。
  1. 文学价值与鉴赏
  • 情感表达:《忆里中应试诸人》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主题深刻:诗作通过描述战后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揭示了战争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剖析。
  • 语言精炼:缪重熙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认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
  • 启示意义:通过对战后社会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也启发读者去思考和平的价值以及如何面对挑战、重建家园的重要性。

《忆里中应试诸人》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乱时期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深切关怀和期望。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