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悠然楼

何须郊外觅林丘,车马喧阗境自幽。
钟鼓声传无吏至,风帆影过有江流。
到床山色开青眼,入梦花香笑白头。
不似桃源迷故路,武陵渔父得重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悠然楼》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逢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悠然楼中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感悟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王逢,字原吉,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元至正年间因作《河清颂》被推荐,后避乱于松江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他辞张士诚征辟,为之筹划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其诗多怀古伤今,尤以感慨张氏之亡为多。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为史家所未备。
  1. 诗歌原文
    百尺飞楼俯碧湍,六峰秀色绕阑干。
    杏花落尽东风恶,燕子归来社雨寒。
    梦里香烟生绣幌,酒酲红蜡腻铜盘。
    一春乐意朝来好,千里家书席上看。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点: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凝练,韵律和谐。通过对百尺飞楼、六峰秀色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杏花落尽、燕子归来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中的“梦里香烟生绣幌”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想象和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
  1. 文化背景
  • 王逢的《夜宴叶氏庄晓登悠然楼作》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王逢作为一位文人,在乱世中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感在其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王逢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登悠然楼》作为一首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王逢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的一种反映和思考。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