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二首

倾颓何代庙,四壁但埃尘。
老树干云日,虚堂聚鬼神。
灯龛藏野鼠,风叶恐行人。
宿草秋坟路,荒原自结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古庙二首》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谒古庙二首》的作者是严嵩,字惟中,号六轩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官场上有着显赫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赞誉,其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2. 诗歌原文
    兹山饶灵异,古庙极巍崇。下有千尺漂,深黑蟠蛟龙。兴云雨暵岁,阖境歌神功。神功既莫测,民祀当无穷。
    译文赏析
    “兹山饶灵异,古庙极巍崇。”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庙及其所在山脉的神奇与神圣的赞叹。“下有千尺漂,深黑蟠蛟龙。”则进一步描绘了古庙附近的自然景观,千尺之高的瀑布和深邃黑暗中的蛟龙,都显示出自然的雄伟与神秘。后两句“兴云雨暵岁,阖境歌神功”则是描述古庙在当地的影响力,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祈求丰收等大事,人们都依赖古庙的力量来解决。最后一句“神功既莫测,民祀当无穷”,则表达了人们对古庙的信仰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祭祀活动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3. 艺术特色
    从艺术手法来看,严嵩的《谒古庙二首》采用了传统的诗歌形式,即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遵循一定的平仄和押韵规律,使得整首诗歌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千尺漂”、“深黑蟠蛟龙”、“神宫”、“龙井”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4. 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严嵩的这两首《谒古庙二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还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的意识。这些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

严嵩的《谒古庙二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民信仰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欣赏到严嵩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观念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