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劝余复官者诗以答之

于世真无补,馀生合弃捐。
功名抛敝帚,岁月在残编。
呆戆安时议,颠危赋性偏。
谁能徇世务,俯仰白头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或有劝余复官者诗以答之》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他对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首联:“有客相过辄谈当世事”。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在面对来访者时,总会谈论当时的国家大事,表现出他的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态度。
  • 颔联:“我方从宦海浮沉困”,这里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上的艰难处境,他感到自己在官场上如同漂浮不定的船只,充满了挫折和困扰。
  • 颈联:“或劝余复入青云路”,这一句反映出诗人听到有人劝他重新进入官场,回到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政治舞台;然而,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诱惑的排斥,不愿意再次陷入权力的斗争中去。
  • 尾联:“我亦无他好,只将衰病驱为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他把追求名利视为一种负担,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或有劝余复官者诗以答之》不仅展现了苏轼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