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真无补,馀生合弃捐。
功名抛敝帚,岁月在残编。
呆戆安时议,颠危赋性偏。
谁能徇世务,俯仰白头年。

【注释】:

  1. 劝余复官者:劝我复任官职的人。
  2. 有:通“又”,表示肯定的意思,也有。
  3. 诗以答之:用诗歌回答他们。
  4. 弃捐:抛弃、放弃。
  5. 功名抛敝帚:把功名比作敝帚(比喻微贱的器物),意谓功名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6. 岁月在残编:年华如旧,时光消逝,人事已非。
  7. 呆戆安时议:呆头呆脑,安于世俗的看法。
  8. 颠危赋性偏:性情古怪,偏激。
  9. 谁:疑问代词,哪里,指代自己。
  10. 俯仰白头年:形容人生短暂,转眼之间头发就变白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世无争、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

首句”或有劝余复官者”,是诗人收到他人的劝说而感到无奈和迷茫的表现。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他无法接受这种劝说。

第二句”于世真无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能对社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此,他决定放弃追求这些。

第三句”馀生合弃捐”,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他的一生已经被功名利禄所束缚,现在应该放下这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展开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功名已经如同敝帚一般,不再珍贵;而年华如水,时间却在不断流逝,人事已非。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不应该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而他也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过一种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这首诗是一篇表达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生活的感慨之作。通过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价值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