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七月六日举子命名廷璧

夜乏维熊兆,朝闻异雀鸣。
果能承父业,敢望大家声。
白首嗟余老,何时见汝成。
几篇残著作,辛苦历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辰七月六日举子命名廷璧》是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夜乏维熊兆,朝闻异雀鸣。
  • 果能承父业,敢望大家声。
  • 白首嗟余老,何时见汝成。
  • 几篇残著作,辛苦历平生。
  1. 诗歌赏析
  • 夜乏维熊兆,朝闻异雀鸣。
    “夜”与“朝”分别代表了诗人的两种心境。夜晚,他期待着有如“维熊兆”(象征吉祥之兆)的出现;而早晨,却只听到了“异雀鸣”的声音,这声音可能预示着新的开始。
  • 果能承父业,敢望大家声。
    诗人在表达了对继承父亲遗志的愿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认可。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 白首嗟余老,何时见汝成。
    诗人对自己年岁已高感到遗憾,他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够早日成长,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 几篇残著作,辛苦历平生。
    诗人用“几篇残著作”来形容自己的文学作品,表明其文学创作经历了艰辛的过程,但依然坚持完成了作品。

通过《戊辰七月六日举子命名廷璧》,可以窥见戴亨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这首诗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