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正月十一日纪事

炊烟断蜗室,惨雪洒鹅毛。
沟壑安吾分,饥寒愧汝曹。
衰残难自诿,奔走亦徒劳。
此境平生惯,高吟且自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申正月十一日纪事》是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戴亨表达了他在特定时间(壬申正月十一日)所经历的深刻感悟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作者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是清代的辽阳人。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作为乾隆六十年己卯(1795)进士的成就,并曾担任齐河知县一职。
  2. 诗歌原文
  • 炊烟断蜗室,惨雪洒鹅毛。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里,看着屋外飘落的雪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性。
  • 沟壑安吾分,饥寒愧汝曹。 此处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艰难,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1. 诗句赏析
  • 炊烟断蜗室,惨雪洒鹅毛。 这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同时暗示了他对于生活的深深感慨。
  • 沟壑安吾分,饥寒愧汝曹。 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不甘,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同僚们的同情与责任感。
  1.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简洁,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 意象鲜明:如“炊烟”“鹅毛”“沟壑”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
  1. 历史背景
  • 在清代社会背景下,戴亨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在政治与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坚持。
  •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戴亨试图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和生命态度。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壬申正月十一日纪事》是清代诗人戴亨的一首经典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