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淰淰清,山色鳞鳞碧。
空亭云气深,何处幽人迹。
题画册十七首
介绍
《题画册十七首》是由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龚自珍(1792-1841),字子厚,号定庵、南江,浙江仁和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首诗中,龚自珍以画为主题,将画作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认为,画可以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观察生活、体验人生,力求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同时,他也注重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题画册十七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龚自珍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才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古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
【注释】 题画册十七首: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共十首,题曰“题画册”。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以诗画闻名于世,尤长于写诗,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景色,有“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这组诗就是他写的一组以山水为题材的诗。 溪流淰淰清,山色鳞鳞碧。空亭云气深,何处幽人迹? 【赏析】 《题画十六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的第16首。 首句“溪流淰淰清”,写溪水清澈见底
注释:一位年老的隐士不住城里,他的家就在云深处。 山间小路架着危桥,可以看见天上的云和太阳来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表现了隐居者的闲适生活。首句写隐者不住城里而住山中,次句写他的居所,三、四句写隐者的生活。“云深处”三字,既写出隐者居处之幽深,也写出隐者心志之高远。全诗用词简炼,意境清幽,富有诗意
【注释】 茅屋:用茅草盖的房屋。隐山坳:隐没在山坳之中。石磴:指山间石上形成的台阶。崟崎:山崖。时:时常。掉船归:乘船归来。空江:空旷的江面。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时而乘舟归去,时而又独自在江边徘徊的情景。全诗写得十分自然、朴素,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一首风格清丽的田园小诗。 “茅屋隐山坳”,首句描写诗人隐居的地方。“隐山坳”,说明诗人隐居之处不是高山峻岭,而是低山深谷
【注释】 树里人家屋:树上的人家在屋边。树,树木;柴荆,用柴草做的篱笆;水隈,水流弯曲的地方。 江空天一色:江水空阔,天空和江水浑然一体,一片无云的青苍色调。 帆影日边来:船帆的影子映照在太阳落山的方向,即太阳落山后的影子投射在东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76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游吴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吴中所见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树里人家屋”
【注释】 顿僻:偏僻。扶疏:枝叶繁茂。几株树:指几棵大树。 野老:指隐逸的老者,此指作者自己。钓:垂钓,这里指钓鱼,也暗指隐居的生活。日:太阳。送浮云去:太阳下山了,像要离开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图景。 首联是写屋舍和树木。“顿僻数间屋”,说有几间简陋的草屋坐落在偏僻的地方;“扶疏几株树”,说有几棵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在那里。 颔联是写人物形象。“野老”是指隐士
注释:山环绕着鹿门山,庞公隐居在深山之中。想要清空天地之间的一切,峰顶结起一座孤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志向和抱负的诗篇。首联“山绕鹿门青,庞公旧隐形”,描绘了鹿门山的秀美景色以及庞公隐居于此的意境。颔联“欲空天地眼,峰顶结孤亭”,表达了诗人想要清空天地之间的一切,达到超脱的境界,并在顶峰上结起一座孤亭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携:拿着。杖:拐杖。石桥:指桥名,在今江苏无锡县东。松风:松树枝叶摇动的声音。幽人:隐者。径:小路。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深山幽谷中隐逸者的闲适生活。“携杖石桥东”,写的是隐者携着拐杖,在桥头停留的情景。“松风起幽听”,写的是松树枝叶摇摆,发出沙沙之声,隐者侧耳聆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生命之音。“白云满空山”,说的是天空中飘荡着的白云,将整个山峰都覆盖了,这是多么宁静、清幽的景象
注释: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大地一片纯朴。要想理解大自然的造化之心,只有看到深谷中盛开的梅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哲理。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题画册十七首:这是作者为友人画的一组画册所写的七十七首诗,每首诗都以“题”字开头。 群峰云上立: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乱石风前走:形容山石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像在风中前行移动。 荡胸岚气生,看山背两手:形容站在高山之巅,心胸开阔,仿佛能呼吸到那清新的山岚之气,而双手则被云雾缭绕,显得朦胧不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高山风光画卷,诗人站在群峰之上,仰望着那些直插云霄的山峰
通过赏析这首诗,可以了解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感受的深刻描绘。下面将详细解析诗句: - 访衲登危巘:描述了诗人登山访僧的情景。"危巘"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崖,诗人攀登至此处,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探索和欣赏。 - 听泉倚卧松:在山中听到泉水的声音,诗人依偎在松树旁休息。这里的“听泉”和“倚卧松”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 回看山下路
注释:崖石森然,灵秀的山峰;长长的松树遮挡住了云朵。 头戴头巾(科头)的老者,在蓬草搭成的房间中摊开书卷。 翻译:山崖上的岩石非常灵秀,长松高大挡住了天空。 头上戴着头巾的老者,正在蓬草搭建的书屋中读书
注释: 鹿门:指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隐居之地。约:约定、约定。林虑:山名,在今河南林县。真隐:真正的隐士,指真正的隐士隐居之地。画图:指画册。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册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名利场的厌恶。 鹿门空有约,林虑旧山孤。 鹿门:指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隐居之地。约:约定、约定。林虑:山名,在今河南林县。孤:单独,独立。
第一首 漠漠的洞壑里弥漫着云雾, 萧瑟的芦荻在江岸上摇曳。 月明星稀夜空广阔无垠, 孤鹤横空飞向云霄边。 注释: 1. 漠漠:形容雾气蒙蒙、笼罩的样子。 2. 芦荻(dí):一种植物,叶子细长,花序似苇叶,可作饲料或编织用。 3. 月明:明亮的月光。 4. 天宇:指天空。 5. 霄汉:天空中云彩之上的部分。 6. 孤鹤:一只孤独的鹤。 7. 横:横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风景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重点词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怪石立山鬼”“涛声催贾客”中“怪石”“山鬼”“贾客”等关键词语是理解本诗的突破口。“涛声催贾客”中“贾客”指的是商人,他们乘船远行,在风浪中艰难地航行着。“风雨急归舟”则表达了诗人对贾客们旅途艰辛的同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漂泊无定
注释: 1. 云起群峰动:云在山间翻滚,使群山都随之颤动。 2. 溪流众壑喧:溪水在山谷中流淌,发出喧闹的声音。 3. 荒村枯木外:荒凉的村庄和枯萎的树木之外,指村落和树林之间的边界。 4. 踪迹老衡门:留下的痕迹和痕迹,指走过的路和路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之间。 首句"云起群峰动",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
流水绕重山,茅茨隔烟雾。 借问捕鱼翁,莫是桃源路。 注释: 流水环绕着重重的山峰,茅草屋顶被烟雾隔绝。 请问在溪边捕鱼的农夫,他是不是通往桃花源的路? 赏析: 这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渔夫的形象,表达了对世外桃源般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水绕重山”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象,给人以静谧、和谐的感受。“茅茨隔烟雾”则通过描绘简陋的住所与朦胧的雾气,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注释: 蹊柳初垂绿,平桥接水田。——小路旁的柳树刚刚垂下了新长出的嫩叶,小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水田上。 荷锄新雨足,沽酒话丰年。——我拿起锄头刚刚浇完了田间的雨水,就去买酒来和农人一起庆祝丰收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与人间的烟火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首句“蹊柳初垂绿”,诗人以“蹊”字开篇,描绘出一条通往田间的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