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茅结似老僧关,四面青光落古颜。
闲我两人当九日,读残半卷暝千山。
天平秋气绿菰外,客瘦夕阳黄叶间。
风雨满城听未得,此中高卧不知还。
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
介绍
《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是清代诗人谢天枢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谢天枢的生平与成就,为理解《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提供了背景。谢天枢,字尔元,号星源,侯官人,顺治时期举人,后官至庆远推官。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还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关于《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心境。在这首古诗中,“数茅结似老僧关,四面青光落古颜”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岁月静好的气息。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从文学角度来看,《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境界。诗中的景物描写既有宏观的自然景观,如“天平秋气绿菰外”,也有微观的植物细节,如“客瘦夕阳黄叶间”。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也为理解其艺术价值提供了重要线索。诗中的“此中高卧不知还”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需要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因此,《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通过深入了解谢天枢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以及《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哲理内涵,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该古诗的艺术魅力。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喜欢古典文学和自然风光的读者来说,阅读《重九偕许有介山居读书》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