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

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
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
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
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是一首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表达了对法华寺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谢金銮(生卒年不详),字玉峰,号梦蝶园主,江苏吴县人。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与袁枚齐名,并称为“南袁北谢”,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2. 作品原文:《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全诗如下:“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这首诗描绘了法华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世俗繁华的看法。
  3. 主题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谢金銮在艺术创作上追求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统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对世态炎凉和社会浮躁的批评。这种批判性视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显示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4. 艺术风格:从整体上看,谢金銮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的细微之美,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法华寺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深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中所传达的深远意境和美好愿景。

这首《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不仅是谢金銮个人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及其文化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