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
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
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
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
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
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
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
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
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
注释:这首诗是郑六亭先生与朋友们游玩法华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们在炎热的夏日中游览寺庙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赏析:郑六亭先生和朋友们在炎热的夏日中游览寺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不仅欣赏了法华寺的美丽景色,还深入探讨了佛教文化的内涵。诗人用“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来形容他们在炎热的夏日中为了躲避高温而选择游览寺庙的情景。这种逃避的方式既有趣又富有创意,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他认为世间的纷扰和困扰都是可以借鉴佛教教义来化解的,而古人的智慧则值得我们今人去学习和思考。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南湖院的断虹残雨、粥鼓茶香、梦蝶园的宁静雅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景象既具有美感又富有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法华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尊重。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