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送菜感赋

僦室迩菜圃,寒绿侵书楼。
岁除馈盈把,野人意绸缪。
苦言今冬冷,地冻菜不稠。
强能饱妻子,天赐固已优。
城外兵过地,千家但空畴。
搜括及筐篚,何能问秋收。
盗贼所未屠,饿死骨满沟。
主兵匪不严,耳目诚难周。
连营压汉水,笙歌进珍羞。
朝廷方用兵,小民何敢尤。
述罢叹息去,辍食泪雨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人送菜感赋》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谢维藩。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寒中农家生活的画卷。诗中的“僦室迩菜圃”与“寒绿侵书楼”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农家与读书人的生活环境差异。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开头部分:“僦室迩菜圃,寒绿侵书楼。”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农家景象——简陋的居所靠近菜园,而读书人的居所则是寒冷的,书籍被寒气侵袭。
  • 中间部分:“岁除馈盈把,野人意绸缪。”这里描述了年末时,农家准备丰盛的食物以庆祝新年,而野人(即农民)的心思却是忧虑和计划来年的生计。
  • 转折部分:“苦言今冬冷,地冻菜不稠。”这句表达了农民对冬天寒冷天气的抱怨,以及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蔬菜难以生长的情况。
  • 结尾部分:“强能饱妻子,天赐固已优。”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农民还是尽力满足家人的基本温饱,这是上天赐予的恩惠。
  • 背景描写:“城外兵过地,千家但空畴。”这部分反映了战争中的破坏,许多家庭因战事而荒废田地。
  • 社会问题:“搜括及筐篚,何能问秋收。”战争让原本丰收的季节变得贫瘠,农民失去了收获的机会。
  • 自然与人类:“盗贼所未屠,饿死骨满沟。”这里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直接后果——无辜者的生命无法得到保护,饥饿和死亡成为常态。
  1. 主题思想
  • 对生活的无奈:诗中农民面对自然的严酷和战争的威胁表现出无奈,他们只能尽力维持基本的生计。
  • 对战争的谴责:诗人通过描写战乱导致的饥荒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不满。
  • 对和平的向往: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诗人仍寄望于和平,希望人们能够远离战乱,享受宁静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谢维藩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道理,使读者容易理解其寓意。
  • 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爱。
  • 丰富的意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寒绿”、“书楼”、“地冻”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野人送菜感赋》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通过对农家生活的描绘和对战争影响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珍视和平、尊重生活,同时也警醒世人关注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思考当下,并展望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