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是白头人,十四年来不复亲。
天上久经巢瑞羽,泥中犹自困枯鳞。
著书万卷千秋业,得酒三杯一夕春。
列传若搜岩穴士,可能收我作遗民。
寄怀陈太史省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陈太史省斋》是清代诗人戴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戴梓,字梦雷,号耕烟草堂,清代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和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发明创造,尤其在火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的原型,以及榴弹炮的前身。此外,他还在兵法、天文、历法、诗画、音律和史籍等多个方面有所涉猎,著有《耕烟草堂诗钞》。他的文学造诣也同样深厚,其诗作《寄怀陈太史省斋》流传至今。
诗歌原文及翻译:《寄怀陈太史省斋》(梦雷)原文如下:
与君同是白头人,十四年来不复亲。
天上久经巢瑞羽,泥中犹自困枯鳞。
著书万卷千秋业,得酒三杯一夕春。
列传若搜岩穴士,可能收我作遗民。诗歌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白发与友人的年轻,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同时,诗中的“天上”与“泥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也暗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诗人以“列传若搜岩穴士,可能收我作遗民”表达自己愿意为朋友贡献一生的愿望,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寄怀陈太史省斋》不仅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它还是清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