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庙立碑

帝里钟佳气,医闾望郁葱。
祁连青隐接,长白脉遥通。
九邑分支细,三江引派瀜。
秀来峰崱屴,翠倚麓隆崇。
采玉琅玕异,芟茆芝术芃。
长松凌朔雪,飞瀑截秋虹。
窜逸岩边鼬,孳生草际鸿。
白云群窍湿,青霭四山笼。
封锡昭文献,峥嵘大武功。
祀承千祀上,名振八垓中。
爵以王靡替,尊因镇建雄。
位应俦岳渎,道不让崆峒。
海立朝翻旭,沙惊夜度风。
灵旗烟淡荡,天马电迷蒙。
散雨田膏沃,吹晴物阜融。
保疆环蓟北,守土福辽东。
被泽民知感,酬庸荐合丰。
时当逢圣节,报必首神聪。
凤藻挥彤管,龙章出紫宫。
关河传俎豆,台殿敞玲珑。
额署金璀璨,碑标玉琢砻。
恋宸霄汉近,拜笔古今空。
铸铁坚堪并,锓冰润岂同。
伊余甘委弃,幸老备胥工。
摩迹虚惭术,披诚实抱衷。
乾坤归位育,尧舜大涵洪。
地肺轮居握,天心运在躬。
平成倡力学,熙皞不忘戎。
百辟欢鸣豫,三多祝效嵩。
名山如不朽,万寿自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镇庙立碑》是一篇关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市北镇庙的文学作品,它详细记录了北镇庙的历史变迁以及建筑特点。北镇庙作为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具有重要的宗教和历史价值。

北镇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最初被称为“医巫闾山神祠”。历经金大定四年(1164年)的重修,更名为“广宁神祠”,体现了其在不同朝代的修缮与变化。北镇庙在元末曾遭毁于火灾,明代洪武三年进行了重建,并改称北镇庙以纪念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的重修扩建工作。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庙宇的多次重建,也凸显了其在历史中的连续性与发展。

北镇庙保存至今的56通石碑,见证了从元代到清代的变迁。这些石碑不仅是北镇庙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碑文不仅记录了历代对北镇庙的封赐修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北镇庙本身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庙宇的建筑群落包括东西两侧的封山、祭文、重修碑等,以及大殿前、万寿寺前、补天石前的诗文碑,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北镇庙立碑》不仅是一篇记录北镇庙历史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书籍。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对北镇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