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且庵

杳杳日将夕,惊见虬髯客。
吐语逗乡音,西风对长揖。
我缘罪谪居,君何来此役。
咄嗟向我嗔,人生贵自适。
目穷海岳奇,足尽云龙迹。
举意将远如,舟车就行色。
安得老羁栖,牵儿计衣食。
闻言悚晨钟,掩袂三叹息。
明晓复悬帆,朔吹南流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江且庵》是清代诗人戴梓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而感到的孤独和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戴梓(约1673年—1739年),字文懿,号东山,又号陶庵,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在官场中遭遇挫折和流放。
  1. 诗歌原文
    杳杳日将夕,惊见虬髯客。吐语逗乡音,西风对长揖。我缘罪谪居,君何来此役。咄嗟向我嗔,人生贵自适。目穷海岳奇,足尽云龙迹。举意将远如,舟车就行色。安得老羁栖,牵儿

  2. 诗歌解读

  • 空郊杨柳春如织:描绘了一幅春天的郊外景象,杨柳垂挂,春意盎然。
  • 送客长堤鞭晓日:表现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清晨的长堤上,鞭子挥动着,伴随着日出。
  • 我缘罪谪居:诗人因罪被贬谪居住,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 君何来此役:询问友人为何来到此地,透露出诗人对于好友来访的好奇与关切。
  • 目穷海岳奇:形容诗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壮丽山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足尽云龙迹:意味着足迹踏遍了云中龙的踪迹,象征着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境界。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戴梓精湛的文学功底。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文人的命运常常受到政治的影响。

《赠江且庵》作为戴梓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深入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