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苏州逢故人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
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
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
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苏州逢故人》是清代诗人魏耕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该诗作描绘了作者在清晨出发前往苏州途中偶遇旧友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两位朋友在分别之际的感慨与无奈。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态。

从文学形式上看,《晓发苏州逢故人》属于古典诗歌中的五言律诗。这种诗体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能够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中,每句诗都遵循固定的格式,使得整体结构紧凑而不失流畅,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鸡鸣残月下金阊”,“匹马萧萧衣后短”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而且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中情感的共鸣。通过细腻的画面感和丰富的联想,诗人成功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空间。

从内容主题来看,诗中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的“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乱时期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那个时代普遍状况的反映。

这首诗的背景信息显示,它创作于清朝末年,一个社会动荡、国家多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样的背景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沉的主题,使诗作具有了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作为魏耕的代表作之一,《晓发苏州逢故人》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研究清代文学及特定历史背景下人文精神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