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

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
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
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
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
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
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
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
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
风静波不兴,海面一镜如。
皑皑东方白,拍拍惊啼乌。
骤寒逼衣裳,吾将归吾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是清代诗人韩必昌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主题
  • 诗歌原文: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风静波不扬,水寒鱼不跃。
  • 诗歌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光、渔火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 诗中意象分析
  • 月亮:诗人以“沉甸甸的半钩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月亮的喜爱和对夜晚的期待。
  • 渔火:诗人描述了渔火在月色下的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感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
  • 简洁优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这种简洁优美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韩必昌的《下弦月观鹿耳门渔火》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