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东溪卢岩涧

度梁访天门,忽讶山无底。
穿出碧玲珑,渐深青壁垒。
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
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
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
但闻涛隐沦,不测泉终始。
崖高水深深,天寒日色死。
请君雨后来,一赠钧天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室东溪卢岩涧 清代诗歌欣赏

太室东溪,卢岩涧边的自然风光,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人魏源在此吟咏,用诗篇描绘了那山清水秀、人烟稀少的幽静景象。他的《太室东溪卢岩涧》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度梁访天门”,首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场景中。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山峦连绵起伏,如同天际的一道道屏障,巍峨而神秘。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敬畏之情。

“忽讶山无底”,紧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深邃的山谷,却发现山谷之中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引人入胜。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深思考,试图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

“穿出碧玲珑,渐深青壁垒。”在诗人的笔下,山谷中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碧绿的湖水、青翠的山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进入诗句的深处,“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这句描绘了诗人在谷中行走时所见的景象。虽然周围环境清幽,但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展现了他的多面性格。

随着诗人的脚步继续前行,“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超然。他似乎找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名利的追求,只有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平静。

最后一句“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在这里,诗人似乎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沉思中,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只有他自己的存在和内心的感受。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太室东溪卢岩涧》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词,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