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和姚燮《曹户部楙坚席上醉后长歌赠魏源兼示汤郎中》诗: 长安三日雨如丝,子舆恒念子桑饥,裹饭挈榼来冲泥。 注释:长安(今西安)连续三天的雨像细丝一样,他常常想念着子桑饥饿的情况,用包裹好的饭菜,提着酒壶去给那些受困的人送去温暖。 入门金石声殷楣,太音惊破巴人雌,钧頀能回骚屈衰。 注释:当门进来的是金钟和磐石发出的声响,声音之大,让巴人的歌声都显得微弱了,就像屈原的《离骚》被那声音所带动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Huanghelou)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座著名古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这座楼高50多米,有七十二根圆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凌空舒展。 诗句翻译: 一片青天雪,惟余黄鹤楼。更无江上客,来泛木兰舟。余亦从兹逝,仙人不可求。征鸿去何所,菰叶满汀洲。 译文: 在那无边的碧蓝天空之下
《庐山杂咏偕蒋子潇》,一首描绘庐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作,由清代诗人魏源所作。下面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第一句:“与君同是再来僧,共拨寒灰听水声。”描述了作者与蒋子潇一起作为僧人再次来到庐山,共同倾听着水声。这里的“寒灰”可能象征着岁月的沉淀或某种静寂的状态,而“听水声”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 - 第二句:“谈罢不知庐阜月,只疑青海寺中行。”表达了在与蒋子潇交谈后
君诚伏处餐元芝,回光养珠浴咸池。 君:指魏源。伏处:隐居深居。餐元芝:食用灵芝。回光:返光。养珠:保养珍珠。浴咸池:沐浴在咸水之中。咸池:传说中神仙洗浴的地方。 一朝丹成著翅飞,淮南拔宅云间嬉。 一朝:一觉醒来。丹成:指炼就仙丹。著翅飞:乘着翅膀飞翔。淮南:魏源的家乡。拔宅:脱离凡胎,成仙。云间:云霄之上。 回头大笑人世非,鸡虫得失无了时。 回头:回顾过去。大笑:大声笑。世:世间、人世间
诗句: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译文: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但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倾斜的大厦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得了的,决了口的河道不是一捧土就能堵塞得住的。 赏析: 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首先,“孤举者难起”意味着只有一个人努力可能难以取得成功或解决问题,而“众行者易趋”则说明众人齐心协力时更容易达成目标和克服困难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一 魏源七绝咏秋景 天无风雨不成秋,只当清明上巳游。 楚树吴云二千里,满天黄英独登楼。 注释与赏析: 1. 诗中关键词解析: - “天无风雨不成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在魏源看来,秋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自然现象的一种体现。没有风雨的秋天,便显得单调乏味,而只有在风雨中度过的秋天,才能体验到它的独特韵味和美丽。这里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描绘了中条山王官谷双瀑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1. 忽惊云黑何方雨,谁知泉挂峰头树。 忽然间,乌云密布,不知何处传来的雨声;谁知道这泉水挂在山峰之上的树木上。 2. 一村云树水声中,疑是山人辟秦处。 村庄周围被云雾缭绕,树木和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山人开辟的地方。 3. 条山西枕黄河曲,四山环拱天柱足。 条山位于黄河之西,四周被群山环绕
黄山诗 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 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 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 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 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 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 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 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 石间松尽眠,石外水皆砉。 翻译: 1. 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 注释: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云,化作了这座山峰的石头。 赏析:这是对黄山的描写
栈道杂诗(节选) 山势日以高,山气日以横。 俯首壑前云,侧足身外径。 陟岭知势积,薄霄畏身殉。 俯视升氛劳,始知奔峭盛。 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风餐露宿中,更向前林进。 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衬。 中天腐骨轻,下界尘怀净。 临深履薄中,涉险惟一敬。 注释: - 山势日以高:形容山峰一天比一天高峻。 - 山气日以横:形容山间云雾弥漫,天色显得更加阴沉。 - 俯首壑前云:低头看向山前的云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韵严谨。诗句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奇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 - 这句诗描述了黄山上的老松树生长在空旷的山中,它独自屹立,没有可以依赖的东西。 2. 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 这句诗表达了黄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只有云露和石头的精华。 3. 母石而父云,化亿万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