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译文】 石门洞瀑布,从不尽的山中流出,归入无尽的谷底。 山谷间回响着如同雷鸣般的轰鸣,山外却堆积着如玉般洁白的雪。 有呼唤必应和回应的声音,环绕合抱的城壁将声音束住。 大瀑布劈天而下发出巨大的响声,高达千丈的峭壁上如同被覆盖。 瀑布再跌落再飞起汇聚成两个潭水清澈碧绿。 瀑布的雄壮豪迈化为清泚之流,苍翠的植被围绕在寒气肃杀之中。 满壁都是蛟螭留下的踪迹,泉声仿佛佛屋中的寒音。 游人盘踞在潭中砥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内容,把握其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表达的手法和语言风格。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句来分析诗句大意,如“重游盘山寺”一句,点出了诗人游览盘山寺的经历。“青壁障我前,丹崖枕我席”,青壁、丹崖都是自然景观,青壁、丹崖分别指寺庙的墙壁和屋宇,青壁障我前,形容山峰巍峨高耸,挡住了诗人的视线;丹崖枕我席
剑阁 出坎入坎千,上天下天百。 陡然万古奇,森此寸眸昃。 石石欲刺天,石石怒争壁。 不见一鸟飞,但闻万马栗。 线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 筋力尽青冥,渐与空天逼。 世界缩地入,万鬼拔山出。 落日照天南,绝峭横空墨。 凄凉战垒风,惨澹游子色。 奇从险极生,快自艰余获。 我身天外来,尽讶云中客。 河山两戒雄,喟矣二仪塞。 注释:出坎入坎千,出山入山千万。 陡然万古奇,突然的万古奇观。 森此寸眸昃
这是一首描绘黄山风光的诗,通过对黄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一句“峡壁仙掌立”描述了黄山的峡谷壁面上,有像仙人的手指般突出的岩石,形象生动。 第二句“细路纹在掌”则形容这些岩石上的线条如同细路一样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 第三句“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峰的思念之情,虽然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它了,但每当想起就会感觉像是过了很长时间。
【译文】 雁荡山的瀑布烟雾苍翠,中条山的瀑布雷鸣阵阵,惟有天台山的瀑布不奇在于瀑奇在于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百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西谷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游览过程中的感受。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苍苍惟一色 - “苍苍”形容山的颜色非常深,非常浓密;“惟一色”意味着山的颜色单一,没有其他颜色混杂。 - 注释:描述了华山的颜色非常深,几乎都是单一的绿色。 2. 不辨云树峰 - “不辨”表示无法区分,因为太相似或太小而不容易被认出;“云树峰”指的是山峰上的云雾和树木。 - 注释:在如此深邃的山中
译文 栈道杂诗 陇山从此处结束,南山从这里开始。 秦岭的峻峭和蜀地的险峻相对峙,形成巨大的山体。 万山东侧是一片平坦之地,沔水与渭水在此分水成峡。 观察山脉必先观察峡谷,左右两侧的万峰都倚靠着它。 雄伟的关隘高悬在云端之上,只有一线之遥。 果然关的东面,雪瀑从半坡上飞泻而下。 翠绿的山壁像波浪一样汹涌,万仞高的山峰仿佛没有底。 陈仓大散关,一扼守千夫之力才能抵挡。 太平盛世可以休止龙蛇之战
太室东溪卢岩涧 度梁访天门,忽讶山无底。 穿出碧玲珑,渐深青壁垒。 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 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 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 但闻涛隐沦,不测泉终始。 崖高水深深,天寒日色死。 请君雨后来,一赠钧天耳。 注释: 1. 度梁访天门:经过桥梁,探访天门。度梁可能指的是通过一座桥梁。 2. 忽讶山无底:突然惊讶地发现山峰如同没有底一样。 3. 穿出碧玲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百泉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天风吹夜泉,琤若雨声碎(译文): 夜晚的风轻轻吹过,泉水在风中叮咚作响,仿佛是雨点落在地面上的声音。 - 注释: “天风”指夜晚的微风,“夜泉”可能指的是夜间的山泉。 - 赏析: 通过“天风吹夜泉”这一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凉爽与舒适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太行山的七言律诗。“登太行绝顶”为题,写诗人攀登太行山之巅的感受和所见所思。首句写太行山高入云天,巍峨雄奇。次句以夸张手法描写太行峰峦重叠,层峦叠嶂。第三句写太行山的险要,羊肠小道曲折盘旋于其西,孟门关耸峙于其东,如虎踞龙盘。以下六句进一步描绘太行山的雄奇壮丽,从云到谷,从崖到瀑,无不写得气魄雄伟、意境壮阔。结句写太行山之峻拔,直插云霄,令人仰止。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