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祁氏寓园

北望首阳巅,黄云愁欲暮。南溯汨罗水,清光渺难晤。
我行陟寓山,哲人想芳素。冈峦互起伏,兰蕙纷无数。
亭榭郁参差,夕霞横古渡。的的渌池荷,飞飞汀洲鹭。
孤鸟西北来,哀鸣如有诉。风雨眺高原,慷慨《登楼赋》。
之子赴澄潭,客徒悲《薤露》。山鬼披萝立,湘娥倚竹顾。
人生不百年,喟然怵先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祁氏寓园》是一首由清代文学家魏学渠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哲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北望首阳巅,黄云愁欲暮。南溯汨罗水,清光渺难晤。
    我行陟寓山,哲人想芳素。冈峦互起伏,兰蕙纷无数。
    亭榭郁参差,夕霞横古渡。的的渌池荷,飞飞汀洲鹭。
    孤鸟西北来,哀鸣如有诉。风雨眺高原,慷慨《登楼赋》。
    之子赴澄潭,客徒悲《薤露》。山鬼披萝立,湘娥倚竹顾。
    人生不百年,喟然怵先露。

  2. 作品背景
    《游祁氏寓园》创作于清朝时期,是魏学渠在游览祁氏寓园时所作。祁氏寓园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园林,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前来欣赏和题咏。

  3. 艺术特色
    魏学渠在《游祁氏寓园》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诗中的“黄云”、“清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高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清光”比作“芳素”,将“孤鸟”比作“哀鸣如有诉”,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文化价值
    作为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哲思的古诗,其不仅展示了魏学渠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现代意义
    虽然《游祁氏寓园》创作于一个遥远的时代,但它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情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依然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园林之美的赞颂,也是对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启迪。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或许可以从这首古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

《游祁氏寓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