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黔灵山

岱宗七十二家封,不到南天别有峰。
半壁烟萝嵌古碣,一林霜叶锁寒钟。
山环玉𩍐回奔马,瀑倒银河启蛰龙。
试展胸怀发清啸,虚声时度最高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晚登黔灵山》是清代诗人颜嗣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秋天夜晚登上黔灵山所见的美景与心境。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岱宗七十二家封,不到南天别有峰。
    半壁烟萝嵌古碣,一林霜叶锁寒钟。
    山环玉𩍐回奔马,瀑倒银河启蛰龙。
    试展胸怀发清啸,虚声时度最高松。

  2. 作者介绍
    颜嗣徽是清代的诗人,他的其他作品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秋晚登黔灵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水画卷。诗中的“岱宗七十二家封”指的是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其山峰如群星拱卫,形成了一种崇高而庄严的氛围;“不到南天别有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奇景的独特发现与赞美。
  • 意象运用:诗中的“半壁烟萝嵌古碣”,通过“烟萝”(烟雾缭绕)、“古碣”(古老的石碑)的意象,展现了黔灵山上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让人感受到岁月沉淀下的厚重。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从“山环玉𩍐回奔马”,到“瀑倒银河启蛰龙”,再到“试展胸怀发清啸”,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无限感慨和内心的自由抒发。

《秋晚登黔灵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