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还里

山灵笑我寸心违,未结茅蓬在翠微。
双阙思寻丹药去,一肩挑得白云归。
天台道出抛游屐,海国人还坐钓矶。
回忆嫏嬛多福地,尘缘终觉世情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天台山还里》是清代诗人严克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作者、作品背景等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严克真是一位桐柏山房的道士,他的创作生涯跨越了清代中后期的几个世纪。《游天台山还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2. 作品原文:《游天台山还里》全文如下:
    山灵笑我寸心违,未结茅蓬在翠微。
    双阙思寻丹药去,一肩挑得白云归。
    天台道出抛游屐,海国人还坐钓矶。
    回忆嫏嬛多福地,尘缘终觉世情非。

  3. 作品鉴赏

  • 诗作以“山灵笑我”开篇,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转变。诗人通过对比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结庐而居与内心的愿望,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双阙思寻丹药去,一肩挑得白云归”描绘了诗人追求仙道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寻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 “天台道出抛游屐,海国人还坐钓矶”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
  • “回忆嫏嬛多福地,尘缘终觉世情非”则是诗人对过往修行经验的回顾,以及对红尘纷扰的感慨。
  1. 作品历史背景
  • 《游天台山还里》创作于清代,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通过诗歌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 清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变革,文人阶层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功名利禄。
  • 严克真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游天台山还里》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人的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而被广泛传颂。作为了解清代诗歌文化和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此诗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