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秋海棠

风吹艳落,剩幽芳、散作露阶痕。莫道秋容憔悴,篱菊未招魂。镜里翠眉妆浅,料佳人、还要点朱唇。但拈来三径,粉浓脂淡,耐可赋温存。
怪底年年纤影,傍清池、寒逗绿罗裙。暗雨骤鸣蕉屋,惊梦不成春。试看红消翠减,便深情、万种付湘云。盼夜来圆月,画帘人静伴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秋海棠》是清代诗人苏穆创作的一首古诗

苏穆,字子瞻,号横山樵人,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和学者。他不仅在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还著有其他文学作品,如《横山樵人集》。《南浦·秋海棠》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苏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把握。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诗歌原文
  • 风吹艳落,剩幽芳、散作露阶痕。
  • 莫道秋容憔悴,篱菊未招魂。
  • 镜里翠眉妆浅,料佳人、还要点朱唇。
  1. 艺术特色
  • 《南浦·秋海棠》以“秋”为背景,将秋天的景色与美人相联系,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露阶痕”、“镜里翠眉”、“朱唇”,这些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南浦·秋海棠》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体现。
  •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而《南浦·秋海棠》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南浦·秋海棠》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是传统文化与自然美学完美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