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张白云先生墓

徵士千秋有故坰,异时还宿少微星。
南冠被絷怜江革,初服还家重管宁。
海岛鱼龙空旧恨,墓门薇蕨至今青。
士衡别有谈经愿,欲叩遗书向杳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古人情怀,解读《拜张白云先生墓》

在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时,我发现了严长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拜张白云先生墓》。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张白云先生的缅怀之情。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歌开篇“徵士千秋有故坰,异时还宿少微星。”就奠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徵士”一词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隐士,而“千秋”则表达了时间上跨越千年的永恒。这里的“故坰”,即指张白云先生生前的故乡,也暗示了一种对故土的怀念。

“南冠被絷怜江革,初服还家重管宁。”这两句进一步展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南冠是古代囚徒所戴的帽子,这里用来形容张先生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保持清高。而“江革”和“管宁”则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通过这两位人物,表达了对张白云先生高尚人格的钦佩。

“海岛鱼龙空旧恨,墓门薇蕨至今青。”这句诗则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的对比。”海岛鱼龙”可能暗指着张先生曾居住或活动的某个地方,而“墓门薇蕨至今青”则表明他的墓地依然保持着昔日的景致。这种历史与现状的对比,使得诗人对张白云先生的怀念更加深沉。

“士衡别有谈经愿,欲叩遗书向杳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与张先生交流的愿望。这里的“士衡”可能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虽不及张先生学问深厚。而“遗书”则指张先生留给后人的书籍或思想,诗人渴望从中吸取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张白云先生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永远不应被遗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