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名香莫浪偷,窥帘一笑意偏幽。
明珠欲赠还惆怅,来岁双星怕引愁。
东居杂诗十九首 ·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居杂诗十九首》是苏曼殊创作的一首杂诗,其中“其五”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国的哀愁。这首诗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当时苏曼殊身在日本,因十分想念家乡而写下了这首作品。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折得黄花赠阿娇,暗抬星眼谢王乔。轻车肥犊金铃响,深院何人弄碧箫?”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黄花比喻自己的心情,通过赠送给心爱的人,寄托了深厚的情感。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动物的形象,如“轻车肥犊”和“深院何人弄碧箫”,这些生动的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张力。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看,这首诗融合了抒情与议论,形象与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象征,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性格。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从诗歌的社会背景来看,苏曼殊的这首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曼殊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居杂诗十九首》中的“其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苏曼殊作为艺术家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作品无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