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花发楼头,絮发陌上,春色还似当年。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一曲琴丝,十三筝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胡蝶、犹绕旧栏干。不分中年到时,直恁荒寒。
一萼红 · 吴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 · 吴山》
《一萼红 · 吴山》是清代诗人谭献的作品。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首句”黯愁烟”描绘了一幅浓重的忧愁画面,让人立刻联想到春天的景色也带着一丝哀愁。接下来,“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记忆的追忆,以及春日景色的熟悉感,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曾经熟悉的风景在眼前展开。
接下来的几句中,“花发楼头,絮发陌上”,通过描写花开的场景,将春天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春色还似当年”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词中的“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鞦韆”则具体描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作者沉醉于酒中,享受着与朋友的欢声笑语,感受着风拂过秋千带来的愉悦。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结尾处,“一曲琴丝,十三筝柱,原是人间”,表达了一种对于人间繁华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审美和情感深度,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一萼红 · 吴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谭献如何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心灵震撼的艺术表达。这种艺术手法使得《一萼红 · 吴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