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慢 · 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

眉痕吐月,倚新凉,罗袂流云栖暝。杨柳知门尘不到,记取羊求三径。叠石生秋,馀花媚晚,何地无幽景。先生舒啸,结庐只在人境。
我是琴赋嵇康,依然病懒,即渐忘龙性。留得广陵弦指在,无复竹林高兴。裁制荷衣,称量药裹,况味君同领。清辉遥夜,碧天飞上明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壶中天慢·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创作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夏初。该词通过写词人对故人的思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深远,堪称辛派词的佳作。

以下是对该词的简要介绍:

《壶中天慢·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创作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夏初。该词通过写词人对故人的思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深远,堪称辛派词的佳作。

词的上片描绘了夏日的景色和词人对遗园的主人的思念之情。“夏夜”一词点明了季节,“访遗园主人不遇”则揭示了词人的行动。“遗园”即旧日所居之地,“遗园主人”则是词人的旧友或故人。“不遇”表明了词人未能见到遗园主人,表达了他内心的失望和惆怅。

词的下片转入词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梦回”,意味着词人仿佛回到了过去与遗园主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醉里挑灯看剑”,展现了词人豪迈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然而,“愁如海”,则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愁苦和无助。最后一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则是对遗园主人才华和能力的赞美。

《壶中天慢·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