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东坡铜印

明月几时有,化为百东坡。文章寿比金石,眼底古人多。天上星官名姓,翠落峨眉山影。着手一摩挲。党禁偶然百,尘劫几番过。
随朝直,同远谪,未销磨。此中空洞,无物棱角尚嵯峨。拈到如神诗笔,付与朝云拂拭,印印想婀娜。好事风流者,持此傲随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东坡铜印》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与文化内涵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学者。他的创作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以诗最为著名。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明月几时有,化为百东坡。
    文章寿比金石,眼底古人多。
    天上星官名姓,翠落峨眉山影。
    著手一摩挲。
    党禁偶然百,尘劫几番过。
    随朝直,同远谪,未销磨。
    此中空洞,无物棱角尚嵯峨。
    拈到如神诗笔,付与朝云拂拭,印印想婀娜。
    好事风流者,持此傲随和。
  • 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谭献在词中赞美了苏轼的文采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苏轼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1.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谭献在《水调歌头·东坡铜印》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通过月亮、星官、峨眉山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苏轼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谭献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苏轼遭遇的同情和理解。他的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他对苏轼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1. 文化背景
  • 苏轼的历史地位: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文化名人,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世尊敬。谭献在词中的表达,是对苏轼一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他精神世界的传承和发扬。
  • 书法艺术的影响:谭献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他还是一个书法篆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在这首词中,王福庵的篆书字体为苏轼的作品增添了一种庄重而古朴的艺术效果。
  1. 社会影响
  • 文人雅集:谭献通过这首词展示了他在文人雅集中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力。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谭献个人品格和才华的象征。
  • 历史评价:谭献的《水调歌头·东坡铜印》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示了谭献对苏轼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了解了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建议:

  • 了解苏轼的历史地位和个人经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背景和内涵。
  • 欣赏谭献的书法艺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水调歌头·东坡铜印》的艺术价值的认识。
  • 学习文人墨客的雅集文化,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风貌。

《水调歌头·东坡铜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文化底蕴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谭献对苏轼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理想、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