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维扬诸子

忆昔尝北征,挂席渡扬子。铁瓮城边王气收,三山明灭海云里。
一夜西风入广陵,沸天歌地动芜城。千秋万载伤心地,明月高楼酒自倾。
诸君意气动南国,甘泉山畔逢颜色。为歌长铗上君堂,感君倾盖开胸臆。
高堂灭烛正留宾,燕歌赵舞欢无极。翠釜晶盘金叵罗,珠帘绮阁映微波。
筵前未歇莲花舞,道傍忽听《骊驹》歌。骊驹不可驻,新知渐成故。
杨柳落邗沟,佳人渺天路。江水东流北固高,冲风骇浪难飞渡。
男儿三十未成名,今朝白眼向谁青。萋萋碧草江南陌,两度相思空月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维扬诸子》是一首表达作者怀念故土和友人之情的古诗。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谭吉瑄之手,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朋友们的深深思念。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主题
  • 怀旧之情:《寄怀维扬诸子》中,谭吉瑄通过对扬州(古称维扬)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出深深的怀旧之情。这种怀旧不仅源于个人对故乡的记忆,也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历史传承的尊重。
  • 友情之思:诗中的“诸君意气动南国”部分,体现了谭吉瑄对朋友们深切情感的抒发,以及他们对南方故土影响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通过“忆昔尝北征,挂席渡扬子。铁瓮城边王气收,三山明灭海云里”等诗句,将扬州的地理特点和个人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扬州的风土人情。
  • 意象丰富:谭吉瑄在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三山明灭海云里”,既描绘了扬州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政治的兴衰。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厚,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1. 历史背景
  • 扬州的地位: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尤其在清代,它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白、苏轼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谭吉瑄作为清代的代表诗人,其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对扬州这座城市的赞美和怀念。
  • 时代精神:谭吉瑄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的政治局势多变,社会矛盾重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寄怀维扬诸子》不仅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友情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谭吉瑄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友情和历史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