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罥花天阴阴,隔花啼鸟青林深。
古人不见古亭圮,惟闻流水如鸣琴。
清流不洗世人耳,满城弦管多繁音。
昼漏迟迟歌未歇,豪竹哀丝为谁发。
此时蔓草遍池台,当日金钱买风月。
胜地由来有盛衰,何况人生易华发。
天涯吊古复伤离,人物风流各有时。
云树江南留不得,争知来者复为谁。
同王以湘沧浪亭怀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王以湘沧浪亭怀古》是清代诗人谭廷献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游丝罥花天阴阴,隔花啼鸟青林深。 古人不见古亭圮,惟闻流水如鸣琴。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沧浪亭周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诗句“游丝罥花天阴阴,隔花啼鸟青林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时园林中花间细丝缠绕、鸟声清脆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古朴的意境。“古人不见古亭圮,惟闻流水如鸣琴”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恒久不变。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作品背景:此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中国正处于鼎盛时期,诗歌多表现出繁荣与盛世的景象。《同王以湘沧浪亭怀古》的创作背景与这一时代氛围紧密相连。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谭廷献通过这样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同王以湘沧浪亭怀古》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达。它通过对沧浪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让读者在欣赏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