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绪与留仙

止息知无地,羁孤叹有身。
贫来真丧我,老至转随人。
白雪他山夜,黄梅故国春。
九关犹踞虎,岁暮共沾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羁绪与留仙》是清代诗人严绳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长怀知己意,触绪或无端。醴去生犹在,绨来叔尚寒。我无重暖席,君有未弹冠。岂不慰羁寂,终歌《行路难》。

  2. 诗歌鉴赏

  • 抒情主题:这首诗以“羁绪与留仙”为主题,通过抒发诗人对知己朋友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羁旅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意境描绘: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醴”、“叔尚寒”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情的画面,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蕴。
  • 艺术手法: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严谨的排比句式,如“止息知无地,羁孤叹有身”,使得语言更加凝练有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白雪他山夜,黄梅故国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据传这首诗是在康熙十八年所作,当时严绳孙因博学鸿儒考试而获得举人称号,随后担任检讨等职务,并修撰《明史》,还曾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最终因身体原因选择归隐。
  • 作者经历: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以诗古文辞著称。除了诗歌创作,他还擅长书画,并编纂了《秋水集》。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羁绪与留仙》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严绳孙的文学才华,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1. 社会评价
  • 读者反响:自问世以来,《羁绪与留仙》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严绳孙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 学者评价:不少学者和研究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它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材料。

《羁绪与留仙》作为清代严绳孙的一首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意义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一面镜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