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浴日亭次东坡韵

扶胥南下水如天,倚棹孤亭黄木湾。
海外初收鳌背雨,云中稍辨虎头山。
即看铜鼓添沙棱,岂有丹炉驻玉颜。
我欲骑鲸攀若木,遍悬五色十洲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浴日亭次东坡韵》是清代诗人窦光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窦光鼐,字元调,号东皋,清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进士。他历任编修、左都御史等职,并曾督学政,培养了大量才俊。窦光鼐的一生充满起伏,他在官场上经历多次波折,但在文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 创作背景:窦光鼐在任官期间游览过浴日亭,并在一次游赏时即兴创作了这首诗。通过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登浴日亭即事》相呼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扶胥南下水如天,倚棹孤亭黄木湾。
    海外初收鳌背雨,云中稍辨虎头山。
    即看铜鼓添沙棱,岂有丹炉驻玉颜。
    我欲骑鲸攀若木,遍悬五色十洲间。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登浴日亭次东坡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景象,通过“扶胥南去”、“鳌背雨”等意象,展现了大海与天空相接的景象,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 文化内涵:诗中提及的“铜鼓”、“丹炉”等元素,反映了古代海上交通和炼丹文化的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理想的向往。

《登浴日亭次东坡韵》不仅是窦光鼐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同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