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南下水如天,倚棹孤亭黄木湾。
海外初收鳌背雨,云中稍辨虎头山。
即看铜鼓添沙棱,岂有丹炉驻玉颜。
我欲骑鲸攀若木,遍悬五色十洲间。

【注释】

登浴日亭次东坡韵:作者因在海南,登高望远,看到海天一色,想到苏轼的诗:“云生结海楼”,于是作此诗。扶胥:指海南岛东北端的扶桑(即加里曼丹)。水如天:海水与天空相接。鳌背雨:指海上的乌云像鳌的脊背一样。沙棱:沙滩上突出的岩石。铜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代指铜鼓山,又名铜鼓石。驻:停驻、停留。丹炉:炼丹用的火炉。我欲骑鲸攀若木:想骑鲸鱼上天,攀登仙岩。若木:《楚辞·天问》中说:“昆仑之虚,其南河之尽,有神焉,其状马身而飞翼,其名曰精卫。”后以“精卫”比喻志向坚定的人。遍悬五色十洲间:遍悬五彩缤纷的旗帜于天上。五色:指各种颜色,这里泛指旌旗。十洲:指天上的十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淮南子》:“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渺冥冥,芒芠漠闵(茫),澒洞默默,未兆朕声(形),未始有物,先天地生。”后遂用“十洲”表示神话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乘船过海口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诗人在海南岛东北端扶胥登陆,面对浩瀚大海,顿觉心胸开阔,不禁想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辛弃疾《饮湖上初晴后雨》)和“云生结海楼”(《前赤壁赋》)。颔联描写海南岛东面海面上的景色,海水与天空相接,海浪拍击着岸边黄木湾的岩石,浪花飞溅;远处海面上乌云翻滚,仿佛一只巨鳌在背上顶着乌云,云中隐约可见虎头山,这是一幅海天一色的壮观图卷。颈联描绘了铜鼓山上的铜鼓石,据说它的形状就像铜鼓,因此得名。而山下就是传说中的丹炉山,传说那里有炼丹用的火炉,所以山色呈红色。尾联表达了诗人要骑鲸鱼上浮至仙界,遍悬五色旌旗于天宫的愿望。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广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恋之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