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扶云峰,山晚叶半赤。
返照翻过鸟,暝色随归客。
径滑容侧足,线缕缘山脊。
诘曲已数盘,直下犹千尺。
凉风吹我裳,萧萧愁向夕。
野雉雊深草,不知防弹射。
仆夫勿卤莽,行路有倾仄。
揽策出谷口,山衔月已白。

注释:

还自天井:回到天井。

日下扶云峰:太阳下山时,我扶着云中的山峰。

山晚叶半赤:山中的树叶到了傍晚已经半红半绿。

返照翻过鸟,暝色随归客:夕阳的余晖映过鸟儿,暮色随着游子归来。

径滑容侧足,线缕缘山脊:小路滑,我只好侧着脚走,山脊上的小路上布满了细密的草木。

诘曲已数盘,直下犹千尺:曲折盘旋的小道已经有好几回,一直通向山下还有一千多尺深的峡谷。

凉风吹我裳,萧萧愁向夕: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不禁感到忧愁。

野雉雊深草,不知防弹射:野鸡在幽静的草丛中鸣叫,不知道这是有人想用子弹射杀它。

仆夫勿卤莽,行路有倾仄:赶车的不要马虎大意,走路的人要留意险峻不平的地方。

揽策出谷口,山衔月已白:我挽着马鞭从山口出来,天上的月亮已经出来了。

赏析:

此诗为五律八句体,全诗写山行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以景衬情,情寓景中,浑然一体。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进的情景。“日下扶云峰”,是说太阳已经下山了,我正在扶着云里的山峰行走。这里的“扶”字很有讲究,不仅写出了山势高耸入云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行走时的艰难。“山晚叶半赤”,写的是从山间小路看去的景色:傍晚时分,山中树木的枝叶已经呈现出一半的红色。“返照翻过鸟”,是说夕阳的余晖映过鸟儿;“暝色随归客”,则是说夜幕即将降临,旅人的身影也跟随着落日的余辉渐渐远去。这两句写山中景色和行人行色,都充满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境地。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进时的感受。“径滑容侧足”,是说山路崎岖滑溜,我只得小心翼翼地侧着脚走;“线缕缘山脊”,则是说山脊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草木,如同细细的线一样沿着山脊蜿蜒延伸。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艰险,又写出了山中景物的细腻、丰富。而“诘曲”“直下”“千尺”“萧萧”等词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艰难、险峻的气氛,使人感受到诗人在山中的艰辛历程。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进时遇到的险阻。“诘曲已数盘”,是说曲折盘旋的小道已经有好几回;“直下犹千尺”,则是说一直通向山下还有一千多尺深的峡谷。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蜿蜒,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在山中行进时的感想。“凉风吹我裳”,是说清凉的微风拂过了我的衣衫;“萧萧愁向夕”,则是说我在夜晚来临之际不禁感到了忧愁。这两句既写出了山中环境的清幽宜人,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而“野雉雊深草”一语,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是诗人在山中行进时的观察与思考。“仆夫勿卤莽,行路有倾仄”,是说赶车的千万不要马虎大意,走路的人要注意避开险峻不平的地方;“揽策出谷口,山衔月已白”,则是说我已经走出山谷口,只见山上挂着一轮明月。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赶车人的嘱托,又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