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瞿芷桓不遇

每过问童子,长云不在家。
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
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
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瞿芷桓不遇》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篇描写诗人访问朋友但未能成功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作进一步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敬安,字子真,号静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词作品收录于多个诗词网站,显示了其在文学上的贡献。《访瞿芷桓不遇》是释敬安的一首五言绝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2. 诗歌原文:《访瞿芷桓不遇》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意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句“每过问童子,长云不在家”描绘了诗人在访问友人时的迷茫和无奈;“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等待;“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对时间的流逝感;“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则是诗人对无法见到挚友的深切遗憾和无力感。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3. 诗歌赏析:释敬安的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访问经历的记录,它也是一次情感和艺术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感的体验。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深度,也让人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

《访瞿芷桓不遇》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失落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释敬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