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松上人还日本

沧海渺无极,乡关何处边。
归帆遥向日,岛树远含烟。
洗钵鲸吞水,窥斋鸟入船。
此行应不负,了悟大乘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元松上人还日本》是清末民国初诗人释敬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地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背景
  • 释敬安简介:释敬安,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湘潭人,后居京师法源寺。他是一位僧人,同时也是一位学者,有诗集《八指头陀诗集》传世。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送元松上人还日本》沧海渺无极,乡关何处边。归帆遥向日,岛树远含烟。洗钵鲸吞水,窥斋鸟入船。此行应不负,了悟大乘禅。
  • 译文: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家乡的边陲在哪里?归帆向远方的太阳驶去,岛上的树木在远处含着烟雾。洗钵时海水像被鲸鱼吞噬,窥视斋堂鸟儿飞进船舱。这次出行定能不辜负此生,了悟禅宗的大道理。
  1. 诗歌鉴赏
  • 意象与意境:诗歌通过描绘海上的景色和人物的行为,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海上的浩瀚与人物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感受。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国的祝福和对他此行的期许。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
  1. 文学价值
  • 艺术形式:五言律诗是一种严谨的艺术形式,要求诗歌结构完整,音律和谐,对仗工整。《送元松上人还日本》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对仗,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通过描绘海上景象和人物行为,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元松上人还日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佛法和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