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森寒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
溪声毕竟无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
涧草自迷游客屐,岩花时落坐禅衣。
问师何代天台住,手种青松已十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万木森寒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
溪声毕竟无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
涧草自迷游客屐,岩花时落坐禅衣。
问师何代天台住,手种青松已十围。
《题天台十甲子老僧坐禅处》是清代诗人释敬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万木森寒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溪声毕竟无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涧草自迷游客屐,岩花时落坐禅衣。此生不向红尘里,只恐红尘误我非。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通过对天台山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隐逸的思想,即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纷争。
艺术手法:释敬安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来描绘天台山的自然风光。例如,“万木森寒”用来形容山林中的树木茂密而生机勃勃,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飘然鹤发”则形容老者的风采,象征着一种超脱和洒脱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的“涧草”、“岩花”等细节描写,也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生动性。
《题天台十甲子老僧坐禅处》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