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湘阴神鼎山

层峦叠嶂碧摩空,引我登临思不穷。
三径黄花疏雨外,一林红叶淡烟中。
云封古洞无僧住,翠锁寒松有路通。
踏破芒鞋游未遍,夕阳西下听鸣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湘阴神鼎山》是清代诗人释敬安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释敬安简介:释敬安,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湘潭人,本姓黄。他不仅是一位僧人,还是一位诗人。释敬安后居京师法源寺,并有《八指头陀诗集》传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 生平经历:释敬安曾居住在汨罗市的神鼎山附近,这为创作《登湘阴神鼎山》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环境素材。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层峦叠嶂碧摩空,引我登临思不穷。三径黄花疏雨外,一林红叶淡烟中。云封古洞无僧住,翠锁寒松有路通。踏破芒鞋游未遍,夕阳西下听鸣鸿。》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心境和体验。诗中的“层峦叠嶂”形容了山峦的连绵不绝,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疏雨外”、“淡烟中”则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以及秋日的宁静氛围。
  • 诗意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通过对神鼎山美景的描绘,不仅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哲学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自然与人的精神世界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美感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一种颂扬,更是对内心平静与超然的一种向往。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精准地捕捉和表达自然景物的特质。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满,增强了表现力。

《登湘阴神鼎山》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