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朱盖漾青阳,岸柳墙花满路香。
更喜西畴时雨足,葱茏弥望长苗秧。
春日按部北路即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按部北路即事》是清代诗人觉罗四明的作品,其古诗全文如下:大甲溪深未易过,尤憎虎尾聚奸多。 年来设戍勤持护,一道长光映绿莎。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时前往北部边境巡视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边防将士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挑战。
觉罗四明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大甲溪深未易过”这一开篇,设置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画面,使人立刻联想到北方边陲的荒凉与静谧。接着“尤憎虎尾聚奸多”一句,则表达了对边境地区治安状况的关注,这种忧虑不仅源自于地理环境的恶劣,更因为边疆地区常常成为奸佞之徒藏身之所,这反映出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关切。
诗歌中的“年来设戍勤持护,一道长光映绿莎”描绘了边防将士辛勤守卫的情形,“设戍”意味着设立哨所,派遣士兵驻守,这是古代边防军事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一道长光映绿莎”则形象地刻画了春季阳光下,绿草如茵、河流蜿蜒的景象,这样的景色不仅美丽,也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诗中的“拈香负弩致殷勤,童叟喧传旧使君”表达了作者对过往使节的尊重,以及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怀。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历史的传承,也是诗人笔下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诗的后半部分,“蛮娘襁负小番娃,拥立低檐语笑哗”则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他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春日按部北路即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见证。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