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晓望

万户沈苍霭,鸣鸡出翠微。
江声自流转,秋色静依稀。
海日千峰出,吴船一棹飞。
东南形胜地,萧爽有余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是清代诗人范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将从多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的作者是清代江苏娄县人范缵。范缵字武功,号笏溪,是位太学生兼博学强记的学者,不仅精通诗歌和书法,还擅长绘画山水。他以画技闻名,每岁所收善画者酬答之棉衣数袭,待到冬季时施舍给贫苦之人。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清晨于京口石松庵观瞻大江景象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及其内心世界的深刻体现。诗中的意境与情感都深深地扎根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文化修养中。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岩窗旅枕每晨兴,残月余光树几层。露鸟乍惊邻院鼓,晓船犹带过江镫。天留一水陪行客,秋借青山住老僧。遥望海门初日起,微微波面白云蒸。
  • 翻译:《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的翻译版本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早晨氛围。诗人描绘了从岩窗醒来的情景,月光洒在树上形成层层的影子,以及突然惊醒的露鸟和邻家传来的鼓声。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江上的船只和远处海门初起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哲思。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残月”、“过江镫”、“海门”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清晨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 语言风格:范缵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善于捕捉自然现象的细节,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不失抒情性。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押韵和平仄的搭配,使诗的音乐性更加丰富。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追求。
  • 传承与影响:此诗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读者与鉴赏方式
  • 阅读建议:对于欣赏《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的读者,建议从理解诗意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时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 赏析方法: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语言风格的分析以及文化价值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作品的魅力所在。
  1. 相关研究与资料
  • 学术研究:目前关于《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艺术风格和历史意义的探讨上,学术界对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 参考资料:除了上述提及的书籍外,还有多篇学术论文和论文集中包含了关于这首诗的详细研究和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不同的视角。

可以看出《京口石松庵晓望大江》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作者的内心世界与读者的审美体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