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皋兰山作

皋兰山,远在焉支之西千余里,金城城外安有此。
隋人不学误题名,清秋九日策马来,登高远望赤雄哉。
是非往迹何足问,对此茫茫且举杯。持螯饮酒歌慨慷,置身如在青天上。
俯视秦川一气中,万里关河何莽苍。丈夫未得际风云,低头矮屋日论文。
祭酒书生封侯相,功名何必三将军。四顾踌躇忽不乐,满目哀鸿在林薄。
已费司农百万钱,诸君何以忧民瘼。南望况有欃与枪,洞庭两岸纷屯营。
黄河之水滚滚从东去,安得挽入湖湘洗甲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皋兰山作”是清代的龚景瀚所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龚景瀚,字子寿,江苏无锡人,清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2. 诗歌原文:“皋兰山,远在焉支之西千余里,金城城外安有此。隋人不学误题名,清秋九日策马来,登高远望赤雄哉。是非往迹何足问,对此茫茫且举杯。”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秋季九月,即重阳节那天登上皋兰山的情景。诗句中的“皋兰山”位于焉支山之西,虽然距离金城(今甘肃兰州)较远,但在诗歌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色彩和历史背景。
  3. 诗歌主题: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思考。在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秋天攀登皋兰山的场景,展现了对自然界壮观景色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4. 艺术特色:龚景瀚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之中。他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还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5.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的诗人,龚景瀚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赞赏。
  6. 现代评价:在当代,虽然龚景瀚的生活环境和写作背景与现代人有较大差异,但他的诗歌依然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日登皋兰山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篇蕴含深意、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它展示了龚景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