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汉宫薰炉

冶蓝活翠沈沈碧。人间无此消魂色。谁爇此炉香。才人居未央。
摩挲还未忍。心上温黁肯。梦到古长安。茂陵春雨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汉宫薰炉》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汉宫中的熏炉与才人的幽居情景,表达了对古长安和茂陵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温暖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菩萨蛮·汉宫薰炉》的原文如下:“冶蓝活翠沈沈碧。人间无此消魂色。谁爇此炉香,才人居未央。摩挲还未忍。心上温黁肯。梦到古长安,茂陵春雨寒。”
  2.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冶蓝活翠沈沈碧”开篇,形象地描绘出了汉宫熏炉的颜色,使人联想到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气息。“人间无此消魂色”则表达了这种颜色的独特魅力,让人为之倾倒。“谁爇此炉香,才人居未央”展现了才人在此居所的情景,他们或许正沉浸在艺术的创作和思考之中。“摩挲还未忍。心上温黁肯”进一步描述了才人们对于熏炉的情感投入,仿佛这熏炉能够带给他们心灵的慰藉和满足。“梦到古长安,茂陵春雨寒”则是诗人通过梦境来表达他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3. 诗歌创作背景:虽然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断其创作于清朝末年或近代初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常常怀揣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旧之情。
  4.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菩萨蛮·汉宫薰炉》以其独特的意境、深刻的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5. 文化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炉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常常与雅集、文会等场景联系在一起。这首诗通过对熏炉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文人骚客的清高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6.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的一首代表作,《菩萨蛮·汉宫薰炉》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它展示了清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同时也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本资源。

《菩萨蛮·汉宫薰炉》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清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取向,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息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