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蓼花

芰衣零乱。甚冷淡赪茸,也豁秋眼。睡醒鴂鶄,翻翅青枝先颤。有时细糁池星,越爱翠深红浅。渔郎过,烟蓑乍穿,早缀千点。
沿流巧补断岸。落水礁无声,云子难辨。听说山厨曾煮,鸭脚同荐。渐渐开到芦边,误了渚鸿寻伴。凉月里,鸳鸯占作翠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露华蓼花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藏书家、文学家龚翔麟的藏书馆名之一,该馆位于浙江仁和,与清代文学家李煜有关。下面将对龚翔麟的生平、李煜的历史地位以及“露华凄冷蓼花愁”的诗意及赏析进行详细介绍:

  1. 龚翔麟
  • 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文学家。在清朝中叶,龚翔麟不仅是收藏了大量珍稀书籍的藏书家,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 龚翔麟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尤其擅长五言古诗,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赞赏。
  • 他的藏书馆名为“露华蓼花”,这一馆名不仅代表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古籍文献的价值的重视。
  1. 李煜
  •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961年—975年在位。他的原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李煜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手腕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秋莺》一诗中的“露华凄冷蓼花愁”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 “露华凄冷蓼花愁”这句诗出自李煜之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沧桑的感受。诗句中的“露华”、“蓼花”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意象,通过这些元素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 李煜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更是被誉为“词中之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露华凄冷蓼花愁”
  • “露华凄冷蓼花愁”是李煜《秋莺》中的一句著名诗句。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的“露华”和“蓼花”分别代表了秋天的水汽和凋零的花朵,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的哀愁。
  •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这句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示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同时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保持敬畏之心。
  • 在李煜的《秋莺》中,除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外,还有多首表达作者深沉情感和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李煜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露华蓼花不仅仅是一个藏书馆名,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清代文学家龚翔麟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李煜对自然美的感悟。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