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绎堂编修迁大梁道

鼓角北风凉,双旌入大梁。
十年悲瓠子,万马散敖仓。
少府新沈璧,中原古战场。
君行能卧治,未许薄淮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绎堂编修迁大梁道”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顾大申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迁官的祝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背景和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顾大申的生平:顾大申,生于清圣祖康熙初前后,约与顾炎武同时期或稍后,是清代水利专家。其本名镛,字震雉,号见山,又号堪斋。
  • 诗歌创作背景:《送沈绎堂编修迁大梁道》是顾大申为友人沈绎堂编修迁任大梁道时所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迁任的祝贺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期待。
  1. 诗歌原文
  • 鼓角北风凉,双旌入大梁。
  • 十年悲瓠子,万马散敖仓。
  • 少府新沉璧,中原古战场。
  • 君行能卧治,未许薄淮阳。
  1. 诗歌解析
  • 鼓角北风凉:形容秋风凛冽,鼓角声中透出一股凄凉之感。
  • 双旌入大梁:指沈绎堂之官职迁入大梁,象征其地位的提升和责任的增加。
  • 十年悲瓠子:比喻十年来国家多事,如同匏瓜被弃置在井边一样悲哀。
  • 万马散敖仓:用万马奔腾、散去敖仓的场景来形容战争后的混乱与哀愁。
  • 少府新沉璧:少府是指掌管文书的小吏,这里比喻沈绎堂如新沉的玉璧一样珍贵。
  • 中原古战场:中原地区曾是古代战场,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动荡不安以及历史的痕迹。
  • 君行能卧治:期望沈绎堂在新的职位上能够安民治国,不必像往昔那样奔波劳碌。
  • 未许薄淮阳:暗示着对沈绎堂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期望。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鼓角、旌旗、瓠子、沉璧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庄重的氛围。
  • 情感真挚:诗歌充满了对友人迁官的祝福与期待,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 语言简练: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的描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1. 诗歌的社会背景
  • 国家动乱:诗中的“十年悲瓠子”和“万马散敖仓”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 文人担当:顾大申在诗中提到希望沈绎堂能够“卧治”,即安民治国,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送沈绎堂编修迁大梁道》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朋友迁任的祝贺和对未来工作的期望的诗歌,也是一部富有历史意味的作品,它反映了清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怀。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