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朱监纪四辅》是明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清朝顺治年间(约公元1650年),具体时间为十年之后,也就是顺治十年(1653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感。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2. 诗歌原文:《酬朱监纪四辅》全诗如下: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3. 诗歌内容分析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回顾明朝灭亡的经历以及清兵入侵后的痛苦记忆,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和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 艺术手法:顾炎武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碧血未消今战垒”中的“碧血”暗喻为国捐躯者的鲜血,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苦难。
  • 情感表达: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友人的勉励,寄希望于来者能够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奋斗,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历史背景
  • 《酬朱监纪四辅》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当时正值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百姓疾苦不堪,正是诗人感慨万千、忧国忧民的时期。
  • 诗中提到的“朱监纪四辅”,即朱四辅,他是明末秀才,曾任监纪推官、监纪提刑等职,是顾炎武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共同度过了这段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时期,因此诗人在诗中对朱四辅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1. 文学价值
  • 《酬朱监纪四辅》作为一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明亡后的悲痛和反思,也展示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传颂和学习。

《酬朱监纪四辅》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